LNG项目及其相关仪表简介
一、LNG行业背景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技术主要包括天然气预处理、液化、储存、运输、利用五个系统。一般生产工艺过程是:天然气经过净化处理(脱水、脱重烃、脱二氧化碳气 体)后,采用节流、膨胀或制冷剂循环制冷工艺,使甲烷变成液体。液化后的天然气具有如下特点:
(1)液化天然气的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00,大大方便储存和运输。
液化天然气比水轻,其重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便于进行经济可靠的运输。 LNG用于城市干线供气和支线管网,可节省大量的工程投资,而且经济,供气范围广。
(2)LNG储存效率高、占地少、投资省。
例如,一座100m3的低温储罐所装LNG量(罐内压力为0.1MPa,温度为-162℃),相当于6座体积为1000m3的天然气球罐(内压为1MPa,温度为常温)所装天然气量。但后者的投资要比前者高8倍。
(3)有利于城市负荷的调节,生产过程释放出的冷量可以利用。
LNG气化时的冷量,用作冷藏、冷冻、温差发电等。因此,有的调峰装置就和冷冻厂进行联合建设。按目前LNG生产的工艺技术水平,可将天然气液化生产所消耗能量的50%加以利用。
(4)LNG用作汽车燃料经济、安全、环保。
LNG可用作优质的车用燃料,与燃油汽车相比,具有抗爆性好,燃烧完全、排气污染少、发动机寿命长、降低运输成本等优点。LNG 与压缩天然气和压缩石油气汽车相比更加经济、安全、环保。液化天然气汽车是以LNG工厂生产的低温液态天然气为燃料的新一代天然气卡车,其突出优点是排放 尾气污染量是其它车型的1/10,节能减排效果尤其明显。另外LNG能量密度大,气液体积比为625/1,汽车续驶里程长;建站投资少,占地少,无大型动 力设备,运行成本低;加气站无噪音;LNG可用专用槽车运输,建站不受天然气管网制约,因此便于规模化推广。更重要的一点是可将LNG用泵升压汽化后转化 为CNG,对CNG汽车加气,而不需要提供CNG专用压缩机。
(5)生产、使用比较安全。
液化天然气安全性高,其着火温度为650℃; 比汽油高230多度;LNG爆炸极限4.7%~15%,汽油为1%~5%,高出3~4.7倍;LNG密度为470Kg/m3左右,汽油为700Kg/m3 左右;不含一氧化碳,不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气态天然气密度比空气轻,如有泄露易于飘散。在泄露处不容易聚集而引起火灾或爆炸。燃烧时不会产生一氧化碳等 有毒气体,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正因为LNG具有低温、轻质、易蒸发的特性,可防止被人盗取造成损失。
(6)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
天然气是公认的最清洁的燃料。天然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煤炭和重油比较,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如以天然气代替燃煤,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80-90%,一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52%。而液化天然气则使天然气在液化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净化,甲烷纯度更高,不含二氧化碳、硫化物等。并杜绝二氧化硫的排放和城市酸雨的产生。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
二、LNG行业的发展
天然气在投入生产和应用初期,就产生了液化天然气(LNG) 和压缩天然气(CNG)两种形式。由于液化后的天然气能量密度高,解决远洋和边远地区所开发天然气的远距离运输问题,利用LNG船运方式已成为目前运送天 然气的一条便捷途径。 LN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由于进口LNG有助于能源消费国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而出口 LNG有助于天然气生产国有效开发天然气资源、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因而LNG贸易正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新热点。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很多国家都将LNG 列为首选燃料,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迅速增加。液化天然气正以每年约12%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近年来全球LNG的生产和 贸易日趋活跃,LNG已成为稀缺清洁资源,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为保证能源供应多元化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一些能源消费大国越来越重视LNG的 引进,日本、韩国、美国、欧洲都在大规模兴建LNG接收站。国际大石油公司也纷纷将其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向LNG业务,LNG将成为石油之后下一个全球争夺 的热门能源商品。
中国天然气利用极为不平衡,天然气在中国能源中的比重很小。从中国的天然气发展形势来看,天然气资源有限,天然气产量远远小于需求,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尽管还没有形成规模,但是LNG 的特点决定LNG发展非常迅速。可以预见,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内,LNG将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清洁能源。2007年中国进口290多万吨 LNG,2007年全年进口量是2006年全年进口量的3倍多。2008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为350万吨,2009 年进口LNG 量约为930 万吨(约合130.2亿m3/y),约占全球LNG 贸易量的5.6%。到2011 年,我国进口LNG 可达到1710 万吨(约合240 亿m3/y);预计2015 年,LNG 进口量将7840 万吨。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保障经济的能源动力却极度紧缺。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只占到很小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引进LNG将对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有效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对LNG产业的发展 越来越重视,中国正在规划和实施的沿海LNG项目有: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等,这些项目将最终构成一个沿海LNG接收站与输送管网。 按照中国的LNG使用计划,2010年国内生产能力将达到900亿立方米,而2020年为2400亿立方米。而在进口天然气方面,发改委预计到2020 年,中国要进口350亿立方米,相当于2500万吨/年,是广东省接收站的总量的7倍。
中国建成的LNG卫星站 已超过40个、调峰站1座、LNG工厂2座,正在建设中的LNG工厂有4座,规划中的LNG接收站全部建成后总储存中转能力可达1800万吨/年。LNG 在中国的发展,不亚于燃气领域的一场革命。中国的城市能源从煤炭—煤制气—LPG—管道天然气—LNG,走过了漫长过程,代表了中国能源的发展历程。中国 也有望成为亚太地区新兴的LNG市场。专家预计,2011年中国LNG进口将超过1710万吨,2020年则将会成倍增长。国际天然气市场将逐渐转为卖方 市场,供应趋于紧张。从目前规划看,中国石油一期(2010年)LNG能力约1250万吨;中国石化一期能力600万至900万吨;中国海洋石油一期能力 约1200万吨。换算下来,仅一期能力,中国石油相当于引进约167亿立方米天然气,中国石化约为80亿至120亿立方米,中国海洋石油约160亿立方 米。因此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升和液化天然气转变,LNG产业化的趋势已锐不可当,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LNG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我国政府 已把天然气利用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的主要措施,鼓励发展液化天然气项目。
三、LNG生产工艺
自1964年首次实现LNG工业生产以来,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LNG的液化、贮存、运输、再气化等技术环节和设备制造都已趋于成熟,运输安全可靠,输配较为灵活。迄今为止,世界上在天然气液化领域中成熟的液化工艺主要有以下三种:阶式制冷循环工艺、混合制冷循环工艺和膨胀机制冷循环工艺。
我国LNG工业起步很 晚,第一套装置是1999年,河南濮阳中原油田,在引进法国制冷技术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以国产设备为主建成;并于2001年10月投入运行,其生产能力 为15万立方米/日。2000年上海全套引进了法国的技术和设备,在浦东建成日处理为10万立方米的装置一套;但其主要功能是为了保证稳定地向上海市供 气,作为调峰使用,未做商业运营。
1、典型的天然气液化流程
天然气液化的工艺过程基本包括脱碳脱硫、脱水脱汞等预处理系统及制冷液化系统、同时也相应具体副产品回收、储存、装车、及辅助系统等,主工艺流程包括天然气预处理和液化工艺。一个典型的天然气液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一、典型的天然气液化流程
2、天然气液化预处理工艺
天 然气中含二氧化碳、硫化氢、水分、和汞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会腐蚀设备及在低温下冻结而阻塞设备和管道。若天然气中含有水分,则在液化装置中,水在低于 零度时将以冰或霜的形式冻结在换热器的表面和节流阀的工作部分,另外,防止半稳定的固态化合物。酸性气体不但对人体有害,对设备管道有腐蚀作用,而且因其 沸点较高,在降温过程中易呈固体析出,必须脱除。
(1)、脱除酸性气体常称为脱硫脱碳,习惯上称为脱酸,用于天然气脱除CO2的方法有溶剂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氧化还原法。
图1、天然气脱酸气方法特点
目前普遍公认和广泛应用的是溶剂吸收法。溶剂吸收法所用溶剂主要有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二异丙醇胺(DIPA)、甲基二乙醇胺(MDEA)等。通常MDEA和DIPA用于选择性脱除CO2和H2S,而MEA和DEA用于非选择性脱除CO2和H2S,其中DEA适用于原料气中含COS的场合,溶剂吸收法工艺流程如下图:
图2、胺法除酸气工艺流程图
原 料酸性天然气进入装置后,首先进入原料气入口分离器,除去原料气中的液体和固体杂质。收集到的液体排出系统。以避免液体带入净化单元,污染吸收剂。天然气 离开入口分离器后,进入吸收塔,胺溶液由塔顶流下,与原料气逆向接触,将原料气中酸性气体浓度降低到要求指标以下。离开吸收塔,塔底的富胺进入富胺闪蒸 罐,闪蒸后的胺液流经贫/富胺换热器换热后,再进入胺再生塔,将胺液中的二氧化碳脱除。吸收塔底出来的富含酸性气体的胺溶液进入胺再生系统。
胺再生 :胺再生塔塔顶 气相经塔顶的胺再生塔冷凝器冷却至65℃左右,经分离后气体去放空系统,液体作为回流全部返回胺再生塔,来自胺再生塔的胺液经再生塔底泵输送到胺再生塔重 沸器加热,加热产生的气相返回胺再生塔;液相从胺再生塔重沸器底出来经富胺/贫胺换热器冷却后,进入贫胺缓冲罐。
贫胺缓冲罐中的贫胺溶液由贫胺进料泵抽出加压后,经贫胺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吸收塔顶部,开始一个新的循环。为防止胺溶液发泡,系统中需增加消泡剂罐、胺过滤器以及新鲜胺液补充装置等。
(2)、天然气脱水按原理可分为低温脱水、固体干燥剂吸附和溶剂吸收三大类。低温脱水和溶剂吸收法脱水深度较低,不能用于深冷装置;因此天然气液化脱水必须采取固体吸附法,固体干燥剂常见的是硅胶法、分子筛法或这两种方法的混合使用。
图3、天然气脱水方法特点
由于分子筛具有吸附选择能力强、低水汽分压下的高吸附特性,以及同时可以进一步脱除残余酸性气体,所以液化天然气工艺较常使用分子筛脱水法,分子筛脱水法工艺流程图如下:
图4、分子筛吸附法脱水工艺流程
脱水部分设两台干燥器切换操作,其中一个脱水,另一个再生。
脱水:从吸收塔塔顶过滤器出来的天然气进入干燥器顶部,通过分子筛吸附脱除水分后,从干燥器底部出来,经干燥器出口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天然气液化单元。达到指标后的原料气,离开分子筛床层后,进入脱汞、脱尘系统,进行过滤。然后进入液化单元。
再生:再生气通过再生气加热炉加热至再生温度。然后从干燥器底部进入,将分子筛吸附的水分脱除掉。再生气从干燥器顶部出来,经再生气冷却器冷却后,进 入再生气分液罐分液。气体从再生气分液罐顶部出来,增压后由原料气入口分离器前进入系统;液体从再生气分液罐底部出来,进入回收罐进行回收。干燥器出来的 气体在一定温度下恒温一小时后,即可认为脱水合格,再生结束。
(3)、苯的脱除目前有采用异戊烷溶解脱苯和吸附剂固定床脱苯的工艺,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多采用吸附剂固定床进行吸附脱苯。
(4)、汞会严重腐蚀铝制设备,污染环境,危害人员,在原料气含有超标汞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固体吸附法来脱出天然气中的汞。
3、天然气液化工艺
迄今为止,在天然气液化领域中成熟的液化工艺主要有以下三种:阶式制冷循环工艺、混合制冷循环工艺和膨胀机制冷循环工艺。
(1)、阶式制冷循环工艺
用丙烷(或丙烯)、乙烷(或乙烯)、甲烷(或氮气)等纯冷剂进行的三级制冷,使天然气在多个温度等级的制冷剂中与相应的制冷剂换热,从而使其冷却和液化。 阶式制冷工艺操作灵活,开停车快捷,易于初期开车投产。其缺点是需要三个大型循环压缩机,以及相当数量的冷换设备;流程长、设备多、控制复杂等。工艺流程 如下图
图5、阶式制冷工艺流程图
由丙烷、乙烯和甲烷为制冷剂的3 个制冷循环阶组成,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后经过冷却节流进入冷剂换热器,逐级提供天然气液化所需的冷量,制冷温度梯度分别为-30 ℃、-90 ℃及-150 ℃左右。净化后的原料天然气在3个制冷循环的冷却器中逐级冷却、冷凝、液化并过冷,经节流降压后获得低温常压液态天然气产品,送至储罐储存。
(2)、混合制冷剂制冷循环工艺
采用N2和C1~C5烃 类混合物作为循环制冷剂的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在制冷循环中采用混合制冷剂,只需要一台压缩机,简化了流程,降低了造价。混合冷剂的组成比例应按照天然气 原料的组成、压力、工艺流程而异,因此对冷剂的配比和原料气的气质要求更为严格,一旦确定是不容易改变的。 混合制冷工艺流程图如下:
图6、混合制冷工艺流程图
制冷剂循环系统自成一个独立系统。混合制冷剂被制冷压缩机压缩后,经水(空气)冷却后在不同温度下逐级冷凝分离,节流后分别进入冷箱(换热器)的不同温度段,给原料天然气提供冷量。原料天然气经“三脱”处理后,进入冷箱(换热器)逐级冷却冷凝、节流、降压后获得液态天然气产品
(3)、氮气膨胀机制冷循环工艺
利用透平膨胀机制冷原理,以氮气为介质,进行密闭循环制冷,该工艺的结构比较简单,设备投资少、维修方便,而且通用性比较强,但其缺点是能耗比较高,一般比阶式制冷工艺高35%左右。
1-脱水器,2-脱CO2塔,3-水冷器,4-返回气压缩机,5、6、7-换热器,8-过冷器,9-储槽,10-膨胀机,11-压缩机
图7、天然气膨胀制冷工艺流程图
氮气通过压缩冷却膨胀产生天然气液化所需的冷量。系统液化率主要取决于膨胀比和膨胀效率。
三、自动化仪表在LNG行业的应用
自动化仪表系统要能保证原料气经过净化、冷凝至液化一系列工艺过程的安全操作、运行,由于装置内介质多为易燃易爆,部分为低温、高压,要求确保控制系统和现场仪表运行可靠。装置内仪表防爆优先采用不低于ExibII CT4的本安防爆系统,适用隔离型安全栅。对热电阻、热电偶、质量流量计、电磁阀、在线气象色谱,选用隔爆型,其防爆等级不低于ExibII CT4,电磁阀选用直动式进口产品
仪表选型本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维修方便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现场仪表原则上均带就地显示表头,以便观察和调试,现场仪表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55。
1、压力、液位、差压变送器
1.1 变送器技术简述
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P),静压(SP)和温度(T),进行静压(SP)和温度(T)的补偿。
膜盒:传感器通过硅油封装在膜盒的颈部,膜盒本身也由高压侧和低压侧相互隔离的两部分组成。在过程检测中工艺流体的高压和低压分别作用于膜盒的高压侧和低压侧,通过硅油传输到传感器的不同部位,使变送器最终输出相应的电流值(4~20mA DC)。
1.2 精度:精度要求达到0.075%(包括线性、变差性和重复性在内的综合影响误差)。
1.3 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470 years (470 年)。
1.4 稳定性:五年的稳定性达满量程的±0.05%,即每年稳定性为满量程的±0.01%。
1.5 所有就地安装的智能变送器均为全天候型的。
1.6 智能变送器外壳的防护等级为IP67,防爆等级为EEx d II CT5,T6。
1.7 智能变送器的电器接口为1/2”NPT 内螺纹。
1.8 智能变送器的测量介质接口为1/2”NPT 或1/4”NPT。
1.9 智能变送器均带有现场指示表。
压力变送器: 线性刻度 直读
差压变送器(一般):线性刻度直读
差压变送器(流量):方根刻度直读
差压变送器(液位):线性刻度 0~100%
1.10 每台变送器的铭牌上均标有变送器的位号及量程,以方便检查和安装。
2、安全栅
①产品技术概述
隔离栅均为DIN35mm 导轨密集安装。大部分产品供电电压采用专利技术的交直流通用电源供电,交流为20-250VAC,直流为20-125VDC,不分正负极,接线简单方便。
模拟量产品采用最先进的脉宽调制技术处理。
模拟量输入产品为变送器供电电压大17VDC,可连接各厂家变送器。
所有产品输入,输出及电源三隔离,端子可拆卸,便于更换及接线。
支持HART 协议的安全栅端子上带有2mm 插孔,可直接连接HART 手操器
②. 设计依据
隔离栅环境温度: -25—+70 ℃
隔离栅防护:IP20
隔离栅精度等级: ≤ 0.1%
隔离栅的防爆等级: [EEX ia]Iic
模拟量输入隔离栅负载电阻≤ 500Ω
模拟量输出隔离栅负载电阻≤ 600Ω
③. 应用标准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1-2000GB3836.4-2000。
3、浮筒液位计
1) 概述:浮筒液位计是新型物位仪表之一,是模拟、数字与微处理器相结合的产品。按其信号变送部分的不同分为智能型和非智能型。不仅可以在现场直观地显示出液位的变化,还可以输出4~20mA 模拟信号和叠加在此信号上符合HART 协议的数字信号。智能型采用了HART 总线技术,因此可以实现对仪表的远程组态、监测、维护及校准等功能,构成生产过程测量、监督管理系统。该型仪表具有高精度、低漂移,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脏污、易燃易爆及腐蚀性介质及其它类介质液位的测量及液位信号的变送,是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及轻工等工业部门生产过程控制中用于液位测量的 理想仪表。
2) 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
性能及技术指标: 非智能 智能
供电电压: 24VDC 24VDC
输出信号: 4~20mA 4~20mA+HRAT 协议
精度等级: 0.5%FS,1%FS 0.5%FS,1%FS
现场指示: 电流表 液晶显示表
调试方法: 现场旋纽 现场磁控开关;调试软件+PC 机;手持器(远程)
阻尼时间选择: 0.2~1.67 秒 0~199 秒
现场及远程组态: 无 有
现场和远程组态超出量程报警及诊断:无 有
环境温度: -40~70℃ -40~70℃(现场指示-30~70℃)
工作温度: 见变送器表头与环境温度和过程温度对照图
负载电阻: 见负载特性图
浮筒及重量: 见产品标牌
点源因入口: 1/2″NPT
防护等级: IP65
4、磁翻板液位计
磁翻板液位计主要由本体部分、就地指示器、远传变送器以及上、下限报警器等几部分组成。磁翻板液位计通过与工艺容器相连的筒体内浮子随液面(或界面)的上下移动,由浮子内的磁钢利用磁耦合原理驱动磁性翻板指示器,用红蓝两色明显直观地指示出工艺容器内的液位或界位。
5、节流装置
1) 概述:节流装置是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的流量测量仪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稳定,精确度高等优点。可用于现代工业中的液体、蒸汽和气体的流量测量。在石油、化工、电力、轻工、给水、输气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 供货商根据节流装置标准(ISO5167)对所有数据进行核算并提供计算书。
3) 每套节流装置带一个顶丝,顶丝材质为不锈钢。
4) 节流元件手柄应标明如下信息:
a.流向 b.孔板位置 c.孔径 d.管道公称直径 e. 公称压力 f.材质
6、金属转子流量计
量程范围:要按采购计划表中的要求进行配置,确保其性能可靠。
输出信号:就地显示(指针式)。
连接方式:法兰尺寸及连接按技术规格书要求,同时与买方及时沟通,以便买方确认附件的采购和安装。
仪表外壳材料及密封:
仪表外壳材质:按技术规格书要求并进行环氧树脂静电喷涂。
防护等级:IP67。
表体测量管经过国际CE 认证。
电缆接口:M20Χ15,M16Χ15,1/2″NPT,按技术规格书要求选定。
危险场所:所有仪表为本质安全型。
防爆认证:ATEX2181 ExiaiiCT6—T3。
7、热电阻、热电偶、双金属温度计
热电阻、热电偶和双金属温度计都是对现场温度信号进行采集和输出。
热电阻包含铠装护套管、智能温变和检测元器件,输出4-20mA模拟量信号。
热电偶包含铠装护套管、双支PT100检测芯。
双金属温度计包含铠装护套管、表头和双支检测芯。
满足规范和标准
传感器满足ISO9001:2000 质量保证体系及英国国家质量体系NQA 认证标准和规范:
热电阻根据国家标准号:JB/T 8622-1997
热电偶根据国家标准号JB/T-9238-1999
铠装丝根据国家标准JB/T5582-91
防爆产品根据国家标准号GB 3836-.1-2000 GB3836.2-2000
法兰标准按HG20594-97
工程设计时用户应提供数据表中温度传感器的数量、量程、工作温度和设计压力等参数。
供方必须对所供设备进行100%的试验和检验,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温度仪表的套管打压实验
温度仪表的温度测度检验
热电阻的浸水实验
热电阻的电阻值标准油槽实验
铠装丝绝缘测试
铠装丝探伤测试
铠装丝的耐振动实验等。
8、压力表
量程范围:按采购计划表中的要求进行配置,确保其性能可靠。
输出信号:就地显示(指针式)。
连接方式:按技术规格书要求,同时与买方及时沟通,以便买方确认附件的采购和安装。
仪表外壳材料及密封
仪表外壳材质:按技术规格书要求。
防护等级:IP65。
连接接口:M20Χ15,按技术规格书要求选定。
9、干燥塔控制系统
硬件组成
系统配置如下图:
图1 干燥塔控制系统结构图
本控制系统选用的Quantum 系列自动控制系统是Schneider公司九十年代推出的最新型控制系统,它延续了Schneider公司一贯的设计思想,产品不仅质量高、性能可靠,而 且兼容性好。系统已在国内外诸多工业现场长期、稳定运行。系统组件的设计符合真正的工业等级,满足国内、国际的安全标准。系统易配置、易接线、易维护、隔 离性好,结构坚固,抗腐蚀,可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所有部件均可带电插拔、交换。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50000小时以上(合17.36年)。
9.1 Quantum PLC双机热备系统主站简介
双机热备控制系统中的CPU模块内置Intel中央处理单元,集成了DCS和PLC系统的特点,能高速准确地处理开关量及生产工艺中大量的模拟量回路,能够充分满足系统控制要求。
控制器热备特性:
a、实时数据传输:每个扫描周期均传送数据及状态信息。
b、光缆连接:10M通讯,使用中继器热备系统可相隔3km之外。
c、自动程序下装功能:快速、有效只需下装一次程序,不需编程器即可传送程序。
d、配置不需要编程工作:使用Concept进行配置。
e、CHS模块:
--可热更换,无停机时间。
--可定时监测对方的健康状态。
--向后备控制器传送数据。
--初始化和向后备系统无扰控制切换。
f、模块热插拔:减少更换时间。
g、完善的机构认证:
--所有Quantum 均通过 CE 认证(欧洲通用安全标准)
--广泛的机构认证 - UL, CSA 和 FM
--应用范围扩展到 Factory Mutual Class I, Div 2 Groups A-D
h、热备的切换方式:
--一般在一个周期内完成切换,最差情况也要在两个扫描周期完成切换。
--钥匙开关手动切换:将主控机钥匙开关从RUN切到OFF LINE。
--通过人机界面或编程器切换:将命令字转换位置位。
--自动切换:电源失效;CPU失效;RIO失效(电缆或模板)。
9.2 远程I/O站:
Quantum系统在该方案的配置中,系统I/O 点数都大于等于设计要求。每一路输出控制点都可有三种故障状态:(1)保护上次最后的输出状态;(2)全部关断;(3)可根据用户工艺的要求具体设置每一 路输出点的状态。这样就保证系统在任何时候就处在高可靠性状态,使各种设备都处在安全生产状态,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9.3、PLC与DCS系统通讯:
该Quantum控制系 统与DCS系统的网络通讯采用MODBUS协议,以满足系统可靠性的要求,并协助DCS系统厂家完成该PLC系统与DCS系统的通讯。总之,该设计方案是 在满足设计规格书中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Modicon Quantum自动化产品的高可靠、易维护、强兼容、快升级等四大特点,是系统配置的优化组合。